旺報【本報訊】



蔬菜水果盛產的夏季裡,市場失調幾乎是年年上演的戲碼,今年至今,台灣風調雨順,農產大豐收,產銷失衡更嚴重。這一陣子接連發生稻穀收購價格過低,香蕉、木瓜、大蒜等農產品滯銷慘跌問題,民進黨藉此猛攻馬政府農業政策失靈,讓農村民怨發酵,加上上周末凱達格蘭大道連續兩場農民爭地等抗爭活動,製造選舉優勢氛圍的意圖明顯。為了滅火,馬英九密集走訪農村,與果農座談,試圖從基層了解產銷問題。

香蕉滯銷,蕉農叫苦連天,率團參訪的山東省長姜大明抵台第二天,就宣布將採購500萬公斤,幫助台灣蕉農過難關,也在台灣訪問的國台辦副主任鄭立中隨後表示,希望在台灣成立採購中心,在大陸設立營銷中心,減少中間環節,保證農民利益。本來美意一樁,卻因民進黨黨主席、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一句「政治性採購」的批判,催化了一連串選舉政治口水。

蔡英文說,「香蕉盛產價跌,顯示政府的監控、產銷機制失靈,但馬總統只有一個藥方就是請中國來買,這種政治性的採購無法解決問題;民進黨若重新執政,將強化產量監控機制、重啟九五機制、健全產銷制度,來保障農民基本權益」。此話一出,各方批判動作加劇,還有媒體在一周內連續出現3篇社論,直指馬英九背後有一個隱形的中國助選團。

大陸對台部門年初將對台工作定調為「向南移,向下沉」後,各省市來台參訪團逐漸深入南部縣市,走訪民間基層,採購農產品也成重頭戲之一。只是大陸來訪領導宣稱要採購台蕉同時,海南的香蕉也同樣生產過剩,價格崩跌,自然強化蔡英文政治性的採購的論調,認定大陸照顧台灣蕉農就是統戰。

國內經濟問題最好靠市場解決,國家間的經濟問題就要靠政治力協助解決,貿易更是如此。今日以WTO為架構的全球化貿易體制下,各國仍然經常以政治性採購舒緩貿易摩擦壓力,冀求雙贏;歐美、韓、日、東協與中國大陸的領袖們不時率團互訪,放送巨額投資或貿易機會,哪一項不是政治性採購;而各國間簽訂的多邊或雙邊貿易協定,規範的貿易關稅互惠等措施,當然也可擴大解釋為全球化思維下政治經濟學的發揮。

中美巨額貿易逆差,一直是兩國間經貿角力戰的焦點,今年1月,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率團在美國4天的國是訪問中,大手筆花600億美元採購200架波音客機及風力與太陽能裝備,創造了美國數十萬人工作機會,說穿了,就是典型的政治性採購,是背後雙方人員曠日費時討價還價的結果。本月18日,大陸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率領的160人海貿會代表團來台,就兩岸ECFA早收清單產品,對台進行採購交流,當然也是政治性採購。如果因為政治性採購的顧慮,就放棄了為自己爭利的機會,應該不是智者思維。

兩岸簽署ECFA後,台灣香蕉、火龍果、檸檬、柳橙、哈密瓜、茶葉、蘭花、石斑魚等18種漁農產品列入早收清單,可享受零關稅,加上之前開放的30多種,早收清單自今年元旦實施以來,據統計,台灣農產品出口大陸的總金額近5千萬美元,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5倍多。不過,在欣喜快速成長的同時,也要清楚,大陸雖是台灣可以大力開發的潛力市場,但如香蕉等不少農產品,大陸當地成本低廉,和台灣一樣也存在產銷失衡問題,若非政策性採購,拓銷非常困難。

貿易機會稍縱即逝,及時善用政治性助力,才是明智之舉。但雙邊貿易最終仍在求取互利雙贏,當局應該注意各種採購團光鮮聲明後,真正的採購是否兌現,消除社會上對政治性採購華而不實的疑慮。另外,臨時的貿易機會僅能稍解燃眉之急,蜻蜓點水式的農產促銷活動,或滯銷時的政策性採購,都非長久之計。農業問題非單純經濟問題,也包含社會問題,其產銷問題複雜,全球皆然,根本之道仍在因應趨勢做好完整長期規畫,切實開拓農業發展的新生機,一個大有為的政府不能逃避這個責任。

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在18日「第二屆兩岸競爭力論壇」中說的露骨,「現在的台灣,個人的競爭力持續上升,但整體社會競爭力卻在下降,關鍵是兩岸關係,也就是過去從後李登輝時代開始,太強調政治認同,把台灣的發展優先順序錯置,政治認同擺第一,凌駕在經濟和其他的發展之上,嚴重打擊到台灣的競爭力」。從全球化的政治經濟學看兩岸關係的結構性變化,台灣社會中所存政治認同的矛盾與死胡同,一日不解,台灣一日無法面對全球化競爭的巨浪。

文章來源: 旺報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fe7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