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昨我國海關公布進出口統計數字顯示,2010年我與大陸(含香港)貿易總額達1,523.3億美元,其中我對大陸(含香港)出口達1,147.5億美元,進口為375.8億美元,貿易順差高達771.7億美元。



 去年我對外整體貿易的順差為232.5億美元,可見若無對大陸市場的順差,台灣可能面臨貿易逆差的狀況。由此可知兩岸經貿對台灣經濟成長貢獻卓著,希望朝野各界能正確看待兩岸經貿往來對台灣經濟成長的貢獻。

 眾所周知,台灣是以貿易為導向的經濟體,經濟成長仰賴貿易(外需)支撐甚深,例如2007年的經濟成長率5.98中,外需貢獻度為4.64,而內需貢獻度僅為1.34。甚至台灣在遭受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下,外需對經濟成長依舊貢獻卓著,所以貿易是台灣經濟的生命,特別是出口,對台灣經濟發展甚為重要。

 在台灣的出口市場方面,1980年代主要集中在美國,如1989年我國出口36.3%集中在美國,但自1979年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後,大陸經濟快速成長,我對大陸出口逐年增加,自2000年起大陸取代美國,成為我最大出口市場,在2010年的比重高達41.8%,大陸成為是台灣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外需因素來源。

 根據經濟學理論,台灣對外出口,不論如過去主要集中在美國,或是現在主要集中在大陸(含香港),對台灣經濟成長都貢獻卓著,而台灣的主要出口市場由美國轉變成大陸,也是根據市場法則(Market Mechanism)運作下的自然結果,並非人為操作下的結果,原本就不必過度憂慮。但是還是有部分人士憂心台灣目前出口過度集中於大陸,經濟對大陸依賴過深。

 針對這個題,過去民進黨執政8年時期,採用限制兩岸貿易與投資的方式,來減少出口過度集中大陸,人為操作來扭轉市場機制的結果,不但使台灣出口大陸的比重愈來愈高,同時也限制台灣對外貿易的發展機會,使當時期台灣經濟成長位居亞洲各國的末段班。

 馬總統執政後,則是採用「將餅做大」的方式的因應,也就是一方面與大陸簽署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」(ECFA),建立兩岸經貿交流秩序,讓兩岸經貿持續為台灣經濟成長做出貢獻;另一方面,推出89億新台幣的「鄭和計畫」,拓展台灣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往來,藉此避免將雞蛋都放再同一藍子裡,這種「將餅做大」的思維才是台灣經濟發展的正途。

 所以,改善投資環境、促進投資、提升技術水準、加強產品競爭力、增加出口,爭取國際市場,才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策略,刻意用人為方式去限制兩岸經貿往來的結果,不但無濟於事,反而會戕害台灣經濟的正常發展。

 馬總統的政策目標,就是根據自身的優勢條件,壯大台灣、結合亞太、布局全球,藉著與全球的經濟合作,發展台灣成為全球創新中心、亞太經貿樞紐,、台商營運總部與外商亞太總部。事實證明,馬總統執政,兩岸關係改善後,台灣經濟台灣已經走在正確的道路上。

 例如,美國商業環境風險評估公司(BERI)對台灣投資環境評比全球第四。IMD公布「2010年世界競爭力」排名,台灣在58個受評比的國家中,排名第八。而由今年台灣整體經濟表現即可看出,2010年預計整體經濟成長率為9.98%;對外出口成長36.6%、特別是對中國大陸(含香港)出口成長39.4%。這些亮麗的經濟數字,都足以顯示ECFA簽署後,台灣經濟充滿生機與活力。

 兩岸經貿對台灣經濟貢獻卓著,希望朝野各界對兩岸經貿往來能有正確的態度,大家凝聚共識,共同推動和平穩定、繁榮發展與互利雙贏的兩岸關係,讓人民有安心的生活環境、企業有安定的經營環境、經濟能有安全的發展環境,這才是台灣經濟永續發展的道路。

【中央網路報】

文章來源: 中央日報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fe7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