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上週五政大童教授在中國時報「時論廣場」刊登「ECFA成效遠不如預期」一文,其中有若干評論內容無法令人認同,我們實在有必要加以說明,希望國人對ECFA成效能有正確認識。



 首先,就台灣與其他國家洽簽經濟協議而言,去年6月29日ECFA簽署後,至9月12日才正式生效,至今不過8個月,在這麼短的時間內,童教授就說「台灣與美國及歐洲簽署FTA仍遙遙無期」,實在過早下評論。

 ECFA對於台灣與其它WTO會員洽簽經濟合作協議的成效,在於排除過去的政治障礙,讓台灣可以正常地與其他WTO會員洽簽經濟合作協議,ECFA簽署後,台灣與其他WTO會員洽簽經濟合作協議的可能性大增,包括:

 新加坡在去年8月5日與台灣共同宣佈雙方在WTO架構下,展開對經濟合作協議可行性之探討;美國表示將重啟台美「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」(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, TIFA)的會談;歐洲議會在2011年5月11日通過決議,支持台、歐洽談簽署經濟合作協議,歐洲商會支持台灣與歐盟簽「貿易提升措施」(Trade Enhancement Measures, TEM);印度外交部常務次長拉奧琪2011年3月9日表示,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院與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今年1月已簽署備忘錄,將針對雙方洽簽經濟協議的可行性進行研究。

 以上事實證明,兩岸簽署ECFA後,過去阻撓台灣與其他WTO會員洽簽經濟協議的政治障礙被排除,台灣與其他WTO會員洽簽經濟協議可以回歸正常,並使其可能性大增,這就是ECFA的成效。

 其次,有關台灣對大陸出口的競爭力而言,2011年1至4月台灣對大陸出口金額為413.5億美元,成長率為14.5%,有14.5 %的成長,童教授竟稱「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競爭力沒有提升」,我們不知要成長多少才算是競爭力提升?

 2011年1至4月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率低於美國(27.9%)、歐洲(17.9%)、東協六國(34.9%),高於日本(8.7%),主因是2010年同期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率為70%,遠高於美國(21.2%)、歐洲(38.1%)、東協六國(61.8%)、日本(32.0%),在基期過高的情況下,今年同期的成長率當然會下降,這與競爭力完全無關。

 此外台灣對大陸出口比重由去年第一季的42.8%下降至今年同期的40.9%,原因是我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出口增加比對大陸出口的增幅較高,根本與台灣對大陸出口的競爭力無關,且這是符合我國分散貿易風險的原則相符。

 第三,有關台灣的投資成長率而言,去年台灣的投資成長率為23.65%,今年第一季台灣的投資率預測還有4.69%,第二季開始預測是-2.72%,主因是去年同期投資成長率高達31.98%,在基期過高的情況下,今年同期的成長率當然會受影響,況且這還只是預測值,用預測數值來批判ECFA的成效,實在有點過早。

 最後,有關外商投資台灣而言,今年1至3月僑外投資金額10.6億美元,成長率-34.11%;陸資來台1,383萬美元,成長率-56.03%,這是一個事實值得我們警惕。然而,ECFA早期收穫計畫的實施主要是關稅下降,對於促進台灣對大陸出口有直接幫助,與投資的關連性卻不高。去年與今年僑外投資的減少主要是因為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,私募基金的投資案消失所致,也與台灣與大陸對外資的推力與吸力有關;而台灣資金外流是受台灣的資本市場、匯率等因素影響、這些均不是目前ECFA所觸及的範圍。

 ECFA主要內容是降低關稅、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,促進雙方貿易與投資往來,到目前為止,主要成效是關稅降低並促進台灣對大陸出口,例如,農產品列入早期收穫的活石斑魚,今年1至4月出口大陸金額為3,638.25萬美元,比去年同期的26.92萬美元,成長134倍;工業產品列入早期收穫的紡織品,今年前兩月出口至大陸金額4.14億美元,較去年同期成長45 %。這些才是目前ECFA真是帶來的成效,希望國人能有正確認識。

【中央網路報】

文章來源: 中央日報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fe7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